气滞血瘀(蛇串疮)案

发表时间:2023-10-24 18:22

气滞血瘀(蛇串疮)案

姓名:张               性别:女                年龄:64岁   

初诊时间:2018.2.5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节气:大寒

主诉:左侧腰背部红斑水疱伴疼痛15天

现病史:15天前无明显诱因左侧腰背部出现散在红色丘疹,伴少许刺痛,未予重视。后局部出现米粒大小水疱,丘疹水疱增多,疼痛加重,影响睡眠,与当地诊所治疗(用药不详),红斑颜色变暗,水疱干涸,但疼痛加重,无法入睡。为求进一步治疗,遂来就诊。现症见:精神稍差,食欲不佳,疲乏无力,睡眠差,小便淡黄,大便稍干,舌质暗红,苔薄白,脉弦。专科查体:左侧腰背部散在暗红色丘疹,其上可见米粒大小暗红色痂壳,呈簇集性分布,红斑结痂沿身体一侧呈带状分布。

西医诊断: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

中医诊断:蛇串疮

证型:气滞血瘀

治则:补气活血,化瘀止痛

方药:(1)黄芪30g      红参12g       白术15g      茯苓15g  

         山药30g      熟地黄30g     熟大黄20g    三七粉6g

         徐长卿10g    乳香10g       没药10g      熟附子10g

         黄芩10g      川楝子10g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5剂,日一剂,水冲,分两次早晚饭后服用

2、抗病毒治疗:5%葡萄糖注射液250ml+阿昔洛韦注射液750mg+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液8mg,静脉滴注,每日一次,连用七天;

3、保护胃黏膜:5%葡萄糖注射液250ml+西咪替丁注射液400mg静脉滴注,每日一次,连用七天

4、营养神经:维生素B1注射液100mg,肌注,每日一次,连用七天;维生素B12注射液0.5mg,肌注,每日一次,连用七天

5、调节免疫:胸腺五肽注射液1mg,肌注,每日一次,连用七天

时间:2018年2月9日

二诊:患者皮损处疼痛较前减轻一半,夜间疼痛明显,夜间睡眠稍差,入睡困难,无睡意,食欲好转,大便正常,舌质淡红,苔薄白,脉弦数。患者病情好转,治疗上仍以补气活血,化瘀止痛为主,考虑到患者病久,局部气血凝滞,不通则痛,治疗上可加用活血化瘀通络之品,如:蜈蚣、全蝎等;患者入睡困难,考虑与使用激素有关,激素有大补元气之效,治疗上加用丹皮、地骨皮清虚热,避免了激素的副作用。治疗处方如下:

黄芪15g      太子参15g     白术15g      茯神30g  

         山萸肉15g    牡丹皮10g     地骨皮10g    熟地黄18g6g

         徐长卿10g    乳香10g       没药10g      炙甘草15g

         全蝎6g       蜈蚣6g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10剂,日一剂,水冲,分两次早晚饭后服用

按:蛇串疮是一种皮肤上出现成簇水疱,多呈带状分布,痛如火燎的急性疱疹性皮肤病。相当于西医学的带状疱疹。该患者年老禀赋不耐,感受湿热毒邪,正气不足,不能驱邪外出,湿热毒邪郁结肝经,导致局部出现红斑水疱,热毒阻滞经络,局部气血不通,不通则痛,疼痛明显。病久耗伤正气,疾病缠绵难愈。对于该患者,结合病史及临床表现,患者目前局部疼痛明显,疲乏无力,属于气血不足,不能推动血行,气血阻滞,局部疼痛明显,患者年老脾胃功能差,气血生成不足,治疗上通过调理脾胃入手,同时给与活血化瘀止痛。治疗中注意温补阳气以鼓动血行。西医治疗以抗病毒治疗为主,早期积极足量使用糖皮质激素,可以有效地减轻后遗神经痛的发生,同时要注意使用激素后的不良反应,如:兴奋、食欲增加、体重增多,打嗝等,激素使用后应逐步撤减,避免撤减过快引起病情反跳。


分享到:
地址:海南省三亚市凤凰路108号疗养院8楼陆江涛工作室          联系电话: 0898- 31525777